close

危地勿入!

〜梅姬颱風之後〜

/楊娉育

一個不懂「危地勿入」的國度


   
一個幾乎沒過境的梅姬颱風,怎麼會淹成這樣、崩成這樣?銀幕上親人枉死的痛,直貫透心斐!然後,一個「給我一個安全回家的路」蘇花公路議題順勢上了登上檯面。更大的蘇花替代道路會更安全嗎?「避災防災,危地勿入」的真諦,到底要經歷多少次的生離死別我們才能懂!到底什麼叫「危地」、在危地什麼事是不能做的?

生活經驗中有「預警」思維嗎?


   
莫拉克的深層崩壞是超出想像的災難,然而蘇花公路山脈崩塌的程度,以當時連續降雨量是可以預期到的。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交錯的險峻,寫著地質不穩定的危險。當公路從脆弱山腰切過,一個突然崩塌會引發什麼災難,這是可預測的。問題是,誰可以明白告訴大家,「風強雨大之時,請不要往那裡走!」誰可以明白地教育民眾,台灣的山系是何等年輕不穩定,其地質是如何地脆弱;面對氣候異常的瞬間暴雨,崩塌將是常態。

    「環境預警」這四個字是所有計畫的常客,「預警」意味著對環境的認識與災難的判定,也代表每一個開發行為的節制程度,也是「避災」的前提。然而,預警不能只是「學術中的專有名詞」,它必須是落實在人民生活中的普世價值。因此,危險的真相必須透明,更需要變成生活經驗法則的一部分。

    梅姬風災告訴我們一個台灣長久存在的問題,政府從來就不告訴我們災難背後的真相,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不願面對真相的一群。也因此,人民得學會判斷,當雨量與風勢到達某種程度時,就不能往那邊走。這些判斷的能力必須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的環境教育。

工程可以避災嗎?


   
然而,政府以「人定勝天」慣有的思維判定所有的工程,也不斷灌輸民眾「工程避災」的教育。幾年來,連翻的災難挑戰這個思維,而且每次都成功!把地還給河流、還給海洋,對環境友善政策在國際已經是主流,但台灣政府卻一如過往,人定勝天!然後在災難之後,再重複所有釀災的程序;因為他們知道,民眾是健忘的!

    蘇花公路變成蘇花改(或蘇花替),路拓得越寬、隧道鑽得越多,意味著災難就變少了嗎?「給人民一個安全回家的路」所以路必須寬,山必須挖得更多?請細細思量,這個邏輯到底哪裡對了?

人民自覺的環境預警


   
政府的思惟是隨著選票走,不是跟在真相的後頭。當宣布封路了,勢必會引來更大的反彈!但反彈的前提是:1.民眾不認為那會出事,因為政府在工程推動之時就不斷告訴人民,「那環境有多安全」。2.民眾認為避災全是政府的責任。工程推動的前提是粉飾災難,災難發生了,當然全是政府負責。3.對於災難,民眾是健忘的。

    大自然已告知眾多危險的訊息,聲聲叮嚀「危地勿入」!然而,政府漠視、民眾輕忽,莫拉克災難之後誰也沒從當中真正醒來!請不要再將「環境意識」的知權完全交到政府手中。這幾年來,多少消逝的生命不斷在告訴你:「危地勿入」!你聽到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市柴山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