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不過就是一棵火筒樹、幾串葉子,竟然會激盪出一個懷疑、討論、激辯、找答案的精采過程。每逢週末即有一群柴山會「喜愛生態與植物之徒」相偕上柴山走走。8月6日 這一天的【上山走走】,發現火筒樹新葉上的葉托。「既然是托住新葉的,該叫葉托的,怎麼叫托葉?四回羽狀複葉的火筒樹,該從哪裡算叫一片葉?」就這樣,你來我往地引出了一場專業、有趣的對話與辯論。
找答案的堅持讓這場對話在下山後,繼續延燒。耀翔(現任職於柴山生態教育中心)就搭起了學習的橋樑,下山後寫信問柴山會的【植物達人】黎班長,也一併寄給當日參與討論的夥伴。黎班長不僅說得清楚,還用照片畫圖輔助講得更明白。當然,有不同意見的,歡迎繼續踢館。不過整個過程,讓人看到一種最佳的學習態度。 Dear黎班長,你好:
在父親節前夕來信打擾,當然不免俗地要跟黎班長說聲"父親節快樂"~ 昨天上上走走大夥兒在觀察火筒樹剛要萌發的新葉,翠綠翠綠的很有生命力,也讓大家產生了一些問題! 可是大家在深入討論,"托葉",不是單葉、或是複葉的基部才有嗎?這個部位是複葉分支的地方,也是稱為"托葉"嗎? 我們對於單葉、複葉的認知是否有些許錯誤?!(認為一片葉子基部有葉柄&葉托,所以複葉上頭類似的部位,不能稱為"葉托")
高雄市柴山會
信件一:
感謝黎班長這些日子來對於我們的關愛與付出,真的很感謝!有您真好~
(網路圖片)
看到新葉被保護的很好,大家就開始問說那個保護新葉的部分叫什麼?是"葉托"?"托葉"?"葉拖"?
在大家討論未果的狀況下,知道這是保護新葉的器官,但對於它確實的名稱,大家就毫無知曉了!所以來信想問問黎班長,究竟這個保護新葉的器官有什麼名稱呢?
網路上看到"托葉"、"葉拖"、"葉托"這些名詞有什麼差異?還是是一樣的(只是說法不同)?
上山走走有趣的地方,就是一個問題大家可以討論許久、溝通觀點,以上拉拉雜雜問了一些問題,再煩請黎班長為大家解惑!
祝福黎班長 健康平安 父親節快樂
耀翔2011/8/7 (有關黎班長的解答,耀翔將之編輯後轉寄給柴山會的同好者一起分享)
------------------------------ 沒錯,它是托葉。火筒樹的一片羽狀複葉只有一對托葉,羽葉上的小葉不再有托葉。
【黎班長回答】
但也有例外,少數植種羽葉上的小葉還有“小托葉”,例如葛藤(豆科) 三出葉上的每片小葉都還有一對小托葉(如附圖)。
另,葉托應是指葉柄的基部,“葉托”一辭一般很少在用。
或許我們可以花的“花托”來比擬。花器包含瓣、萼、蕊等多樣器官,所以花托會膨大,位置明顯。但葉托只撐住一片葉子,所以不會膨大或明顯。
Regards, 【耀翔再問】
感謝黎班長的答覆~
我再運用我的理解與言語,試著解釋看看,看看是否正確、或是有所出入~
所以依附件圖片所示,我們是否可以大膽的這樣說,"這個托葉與其所保護的嫩葉,所開展出來的是一片新的羽狀複葉,不是屬於其他複葉的分支。而該托葉的葉柄,未來有機會成為火筒樹的樹枝(莖部)",可以這樣說嗎?!再煩請黎班長解惑~
振東
------------------------------
【黎班長再回答】 既成“葉柄”,就不可能再成為“莖”。
火筒樹有葉鞘,托葉與葉鞘連在一起。葉片長出後,托葉雖脫離葉鞘,卻常仍圍抱在新芽的枝上 (如圖AA及另二附圖)。
Regards,
振東
(附圖1,黎振東攝)
(附圖2,黎振東攝)
(附圖3,黎振東攝)
(附圖4,黎振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