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礦區、維也納森林、勇者坡、山豬洞、美谷溝、山龍溝  

文˙攝影/Gloria  

    十二月第一個週末,才剛起床,窗外透著陰霾。從昨晚起,一波強大的冷氣團南下,果真老天爺發威了,要讓高雄人嘗嘗寒流的滋味。其實,這種涼冷的天氣爬山最適合、也最舒服。八點整,來到鼓山高中西邊臨時停車場集合,愛好爬山的高雄柴山會員們紛紛來到,有藍老師伉儷、許班長夫妻、朱大哥家人、謝先生伉儷、王侃、敏敏、雪萍和台南的朋友,一行共十五人。出發前,照例要來張團體合照,無奈路人甲屢拍失敗,終於在「西瓜甜不甜──甜!」的催眠下,相機啟動功能,順利拍照成功。  

    今天的行程是要尋找礦區中的石灰窯,氣喘吁吁的爬完長長的「黃荊之路」後,往左向礦區的方向前進,一路上走的是柏油路面,由於是「康莊大道」,大夥兒顯得十分輕鬆悠閒。走著走著,王侃指著一株貌不驚人的植物考問大家,原來它是山素英 ,又有「掃墓花」之稱,起因於清明掃墓時節時常在墓園看到它的芳蹤。我想,如果山素英機靈點,選擇出現在校園中,那它的封號肯定是──「校花」。  

    沿途兩旁的植物實在不少,我認識的卻不多,能辨識出來的有瑪瑙珠、蟲屎、羊蹄甲、咸豐草、槭葉牽牛。說到牽牛花,許班長說,傳說以前有一位莊稼人久病不癒,大夫用一種植物治好了他的病,莊稼人感恩之餘,牽了一頭牛送給大夫,從此以後,此植物便被稱為牽牛花。日本人稱牽牛花為「朝顏」,因為她在早上展現出最美的容顏,之後便枯萎凋謝。而法國人稱牽牛花為「早上的美女」,顯示出法國人的浪漫。朱大哥說他從小就把牽牛花稱作「喇叭花」,嗯──因為它看起來像是一支朝著大地吹奏樂曲的喇叭。不管牽牛花有各種名稱,我喜愛她小家碧玉的身影,不論山野、居家都適宜。  

    當大家邊走邊聊天時,發現路面埋了一排長長鐵條,原來那是台泥礦區用來讓運泥車減速的設置。更奇特的是,路面上出現不少枯癟的蚯蚓乾和活生生的蚯蚓,讓人不禁和地震做聯想。奇妙的生物總有一些行徑讓人不解,例如:鯨魚會成群擱淺海灘、成鹿會集體跳崖……不過,人類也有一些作為讓人不解,如:將河道截彎取直、為了建水庫而淹沒城鎮、大量砍伐樹林……終有一日,大自然將會展現他的力量,來告誡愚蠢的地球子民。  


運泥車減速的設置

    來到昔日台泥礦區的沉砂池,猛一看到遠處廢棄良久的台泥工廠,還以為是歐洲城堡──蒙塵荒涼的那種。成群的灰泥色建築物,空洞的破窗像一隻隻黑鴉鴉的怪異眼睛,襯著灰濛濛的天氣,更顯得陰沉詭異,好像屋子裡面藏著令人怯步的怪物。如果將來有一天,將台泥舊工廠改建為台泥博物館,我想,這將是它最好的「歸宿」。

像不像歐洲古堡? 

柴山考古探險隊

 

   遠望台泥建物後,繼續我們今天的重頭戲──尋找石灰窯,一掛人沿著道路向前行,然後向左轉入草叢中,許班長率先往前探路,卻找不到通往石灰窯的路徑,藍老師出馬確認方向,往草叢深處邁進,一群人踏著厚厚的草堆謹慎的跟進,一陣左轉右彎後,赫──三座半紅磚砌成的石灰窯一字排開,藏身在綠樹草叢中,我感覺像是考古探險隊找到寶物般的驚喜,而石灰窯卻像是被拿掉電力和記憶卡、棄置一旁的胖嘟嘟機器人,儘管荒煙漫草張牙舞爪、肆無忌憚的往他的身上侵略,他仍啞口無言,任由歲月流逝,也毫無知覺。原本石灰窯共有七座,二次大戰時被美軍戰機炸掉三座,後來礦區荒廢,又倒了半座,所以現在就剩下三座半石灰窯。順著石階往下走近石灰窯,最先看到的半座石灰窯,由於只剩窯的基座,從窯洞內竟然長出一棵大樹;第二座石灰窯比較完整,從大大的窯口往下看,可以看到又深又黑的窯洞;第三座和第四座石灰窯的內部堆滿了泥土。由於附近長滿雜草,又少有人煙,蚊子特別多,不少人都遭受蚊子特攻隊的攻擊,脖子、臉頰和手臂紛紛留下「紀念品」,好像告誡我們,此處不宜久留,而我們也退出蚊子的管轄區,往維也納森林出發。  

台泥石灰窯

找了好久,終於完成逛窯子的心願!

    路旁蝶豆開著紫色的小花,像一隻沉睡的紫蝴蝶睡在綠樹枝上;洋紫荊結著累累的莢果,好像樹上吊掛著無數把紅色長刀;水皮黃閃著油亮亮的綠葉,葉子中還藏著一串串的果實;潛葉蟲仍就執迷不悟的在葉子中構築獨一無二的迷宮祕境;香澤蘭則率領著眾姐妹們表演火樹銀花……。欣賞著兩旁的植物,不知不覺中來到「維也納森林」。聽到「維也納森林」之名,覺得命名的人很有「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的想像力:君不見一堵長長的圍牆可以號稱「萬里長城」,一處裂谷可以號稱「大峽谷」,一處谷地可以叫做「泰國谷」……。好像走一趟柴山,可以順便暢遊全世界,既省事又省錢,真正達到康健體魄又節能省碳的最高境界。「維也納森林」是台泥開採柴山後,將此平整之處種上欖仁樹、台灣欒樹等所形成的,大家在此休息一下,有善心人士備有塑膠椅供人乘坐,而一隻臺灣獼猴正忙著低頭吃眼前的一堆五穀佳餚,另一隻獼猴則坐在樹上,好整以暇觀看我們的動靜。  


蝶豆,像不像一隻停在綠葉上的紫蝶。


洋紫荊的豆莢


潛葉蟲的傑作

    離開人造維也納森林後,抄捷徑往七蔓站方向出發,一旦離開寬闊的砂石路,轉向旁邊的小徑,景觀馬上轉換,陡峭的坡路等著伺候大家,得兩眼盯著路面、彎著背脊、踩穩步伐,偶爾拉著繩索往前踏出;珊瑚礁岩有時是踏腳石,有時是小小的障礙物,有時是階梯;路上偶有倒木,姑婆芋偶爾現身,安靜行進中,身體熱能逐漸增加、心跳逐漸加速,早已忘了寒流大駕光臨。來到良友亭,是大休息時刻,四處觀察沒有獼猴,大夥兒紛紛拿出水果、點心,有蜜蘋果、葡萄、芭樂、橘子、柳丁、紅麴餅乾、米菓、咖啡等,哇!好豐盛喔!大家有備而來,好像來郊遊般,快樂的分享點心,當然在下我也就不客氣的大快朵頤一番,方不辜負主人的美意。
  

    十一點時,因為有人下午有約,所以大部分都打道回府,剩下五個人由謝先生帶領,繼續探究柴山之美。「我會帶你們去勇者坡、山豬洞、美谷溝、山龍溝,風景真的很美,只要一個小時就可以走完。」謝先生信心滿滿的說。對於柴山達人謝先生的行程我們充滿了期待,只是,擅於登山的謝先生腳程很快,才一眨眼的工夫,已經和我們拉開五十公尺的距離,且以飛快的腳步繼續前進,當然謝先生會停下來等待「烏龜組」的到來,沒辦法,羚羊和烏龜一起爬山,總是一前一後,對不起啦!謝先生,讓您久等了。在一陣追趕的行進後,我們穿過靜谷亭,繼續往山裡面鑽,柴山的美妙就在這裡──珊瑚礁岩形成的圍牆構築出狹窄的通道,我們像魚兒般優游穿梭在迷宮似的海底王國,頂上搖曳的樹葉是海裡的水草,地上的落葉是海底的沙床。雖然珊瑚礁岩本是柴山最主要的構成之一,隨處可見,但是每一相逢,總令我想起地殼變動,臺灣數度浮出海面、沒入海底,經過千萬年後,終於形成這等樣貌,實在非常神奇。  


山豬洞

    當完魚兒之後,搖身一變,我們要當攀岩人,攀登勇者坡。只見珊瑚礁岩壁寸草不生、凹凸不平、鋒稜銳利,看準雙手要攀附的岩角,兩腳要踩踏的凹洞,我像手腳不敏捷的蜘蛛,吃力的往上爬。每當這個時刻,恨不得手、腳再長一點,就可以輕鬆爬上山壁。感謝前人不辭辛勞架設好繩索,讓我們可以有所依靠,順利爬到頂端;而勇者坡也適合喜愛挑戰、刺激的人士前來大顯身手。  

通過勇者坡後,要去探索「山豬洞」。「山豬洞是山豬居住的地方嗎?還是山洞的形狀像山豬?」心裡納悶著,來到洞口拍完照,蹲著前進時,差一點被地上的石頭絆倒;往洞裡鑽,一不小心撞到頭,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鑽洞的人撞完頭後變成山豬了,所以此洞叫做「山豬洞」!  

山豬洞小小的,距離不長,不需要手電筒,平時可以來鑽鑽洞,用平劇中武大郎走路的樣子來走就可以。出了山豬洞,熟悉地形的謝先生馬上帶領我們前去「美谷溝,只是要下到美谷溝,得沿著陡直的峭壁往下爬,謝先生一馬當先,咚!咚!咚!兩、三下就輕鬆爬到谷底(其實我根本就沒看到他是怎麼爬的),接著雪萍也以過人的勇氣、矯捷的身手加上謝先生的指點,順利的爬下去;輪到謝太太,她一步一步、謹慎小心的往下攀爬,看起來似乎不太難。輪到我時,站在崖邊往下看,媽媽咪呀!垂直的壁面根本沒有可以落腳的地方嘛!頓時妄想如果有座樓梯爬該有多好!雖然這個壁面只有一層樓高,摔下去可不是開玩笑的。硬著頭皮聽從謝先生的指導:「右腳踩這邊!右腳踩這邊!對!然後左腳踩這邊!對!右腳再踩下來一點!就要到了!跳下來沒關係!」呼──終於到了。看到別人爬起來滿輕鬆的,還要求人家:「停!讓我拍一下。」啊!我會不會太殘酷了。   
 
    美谷溝景色優靜,兩側高聳的岩壁附著青苔似的植物,走在這裡感覺好像大海分開水道,讓我們行走其中。  

    拜訪完美谷溝,轉而前往山龍溝。要上山龍溝,可以一邊拉著繩索一邊踩著綁有繩索的枯木頂端,順勢蹬上大石塊,就可爬上去;或者像蜘蛛人般爬上一塊像烏龜殼般傾斜光滑的大石頭,這考驗著手腳靈活度和反應能力。我想只要我再多練習幾次,就可以駕輕就熟,到時候遇到任何山崖絕壁,都可以運用飛簷走壁的絕頂輕功,輕輕鬆鬆爬上爬下,哈哈哈!啊!想太多了,還是先爬上這塊大石頭再說吧!  

來到山龍溝,雖然和美谷溝相似,卻多了彎折曲度,這或許就是它的名稱由來吧!  

    短短一個小時連續造訪許多景點,讓我驚嘆柴山地形多變化,有洞穴、有深溝、有裂谷、有險坡,好像來到地理探索樂園,讓人可以自由探索路線,而且玩得樂不思蜀,難怪有那麼多人鍾情於柴山,常常投入她的懷抱。  

    回程時,仍然選擇抄捷徑直接下切,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一路快速下坡,縮短了距離,卻增加膝蓋的負荷,還好樹幹和繩索是最佳的扶手和支撐。不多久,天空飄起絲絲細雨,好像告訴我們今天的行程已告一段落。最後,感謝柴山會和謝先生的帶領,讓我們深一層認識柴山的美。 

更多精彩照片收錄在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takaohill&book=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市柴山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