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系列】

》莫拉克系列演講

莫拉克風災可以說是台灣今年最夯的環境議題!從這場風災當中,將以往高談闊論、似乎遠在天邊的氣候變遷議題,讓我們理解到環境災難跟我們是如此接近、且影響深遠,也把台灣隱藏許久的環境議題︰水資源、山林保育、土地利用…等問題,隨著土石流的翻攪,一一浮現檯面!在災後,柴山會特別安排了三場系列演講,從水資源利用、土地利用與人工溼地的經營與重建等議題,提供大家更深刻的學習與省思!


8/20 要命的水、救命的水?/丁澈士、溫仲良

所謂久病成良醫,在美濃淹水習慣的仲良從「水利工程ㄅㄆㄇ-cms」讓大家理解這次風災地區水患發生的緣由。缺乏整體流域治理的高屏溪,當急促的地面坡降特性遇到了不當的土地使用,如此巨大的災變發生只是遲早的事。

每到水患災變才被公部門重視的荷蘭治水經驗,這段時間讓 丁澈士 老師到處奔波於電視節目及各級會議。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勘災照片,重傷的台灣山林不忍讓人為她感到心痛。 丁 老師跳脫以往用「水泥」治水排洪的工程思維,以「地下水庫」滯洪防災的概念,來解決平時缺水、風災滯洪的窘境,與水共生。未來還有更漫長的路需要大家一同監督重建與治水政策!


 9/03 莫拉克災後糧食安全與土地利用/吳東傑

吃要吃的「安全」!在保全我們消費者的健康外,風災過後,更提醒著我們去保全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們吃進去的每一口不僅僅考量健康成本,還有隱藏其中的環境成本。吳 東傑 老師從《大地,非石油》、《生物剽竊》、《生物多樣性的早餐》這三本翻譯叢書中,以每天習以為常的早餐揭開糧食安全與土地利用的問題,進而讓我們重新思索如何從消費端負起環境責任。


 10/1 人工濕地悲歌/吳仁邦

風災之後,台灣南部的人工濕地都面臨相當大的浩劫!濕地就是濕地,何必再加個「人工」兩字?過於人工的維護與營造,與大自然對抗的結果,會不會造成濕地悲歌?吳仁邦老師利用許多案例分享,幫我們釐清類似濕地的用詞,像是「生態池」、「景觀池」、「濕地」、「人工濕地」。也從搶救濕地生態系中的水生植物到營造濕地生態的過程,讓我們理解到「尊重自然」才是最根本的功課!

 

》生態講座系列演講

 2/05 認識柴山的植物-菊科植物/黎振東

黎班長的「植物講座」,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植物世界的第三大家族—菊科植物。從植物科別(家族)來認識植物可以說是有系統多了!特別是菊科植物,家族雖大,但是家規簡單,很容易就能分辨。記得下次上山要幫菊科植物點點名、深入觀察唷!

 4/16 一條步道即是一個故事/文耀興

步道讓我們更輕易接近自然,然而自然環境會因為步道的設立有什麼樣的影響?步道不是高速公路,以人為本的觀點必須有所轉向,如何適地適性、以尊重萬物生命為本,來評估步道設置的工法與細節,才是對環境關懷的一份體貼。 文耀興 老師從步道設置前的環境調查、規劃、設計、施工及後續維護管理等各個環節來分享其中的關鍵,探討生態保育的概念如何落實當中。大家把這些知識化作常識,好好檢視我們的步道系統吧!


 6/02 全球變遷下海洋保育的新觀念與舊誤謬/方力行

以海洋島國自居的台灣,我們卻與海洋之間總是隔著長長的肉粽角海岸線,難以親近、接觸,而我們所瞭解的海洋也因此限縮。方力行老師帶著我們瞭解現今台灣海洋生態的真實狀況,在全球環境變遷下,已與以往全然不同,也凸顯出海洋生態資源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性。


》紀錄片欣賞討論會

  1/15 無米樂

我們這世代的年輕人常常被虧說「吃米不知道米價」,甚至不清楚這碗飯的米是在哪裡長出來的!在急忙功利的生活中,餵養我們的農村土地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崑濱伯爽朗、樂天知命的性格拉近我們對於土地倫理與現今台灣三農困境(農業、農村、農民)的理解與討論。農村不應該是台灣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犧牲品,在氣候變遷、糧食危機加劇的時代,如何健全我們的農業環境是我們面對未來生存的嚴峻課題!


  11/5 社區的力量-古巴如何走過石油危機

對進口能源高度依賴的台灣,真難想像當我們遇到這麼樣一場石油危機,會該如何生存?如果,一切都沒有了退路,我們或許才會發現,糧食、土地與水才是人類生存的根本!進而引發全面性對於資源利用、土地環境的大改革。影片結束後的討論會,相當熱絡與精彩,甚至有朋友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這樣才能深刻地去反省我們現今對於環境治理的謬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市柴山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