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葉綠子



龍目井的前世今身  

    今天是柴山志工培訓第一次的戶外課程,早上八點大家在龍泉寺旁的四角亭集合,昔日會湧出泉水,長著水丁香等水生植物的龍目井,經過幾次的「大力改造」,已經變成鋪著大石頭、鵝卵石的人工池塘;除了前兩天下了雨,池子積了淺淺一灘水外,完全看不到任何動、植物生態,有的只是池子四周僅存的細長條狀的土地上種了一些植物,還有就是排放的廢水及台灣獼猴在附近逡巡。  

    楊娉育總幹事在此處上關於柴山生態的課,她要我們遙想:一萬年前的此地是什麼面貌?  

    「沒有這些房子,是一處原始未經開發的地方。」  

    「是海洋。」  

    「有小島出現。」  

    「有紅樹林。」……  

     其實沒有人知道一萬年前此地真正的樣子,要知道其歷史背景,得靠專家研究或從文獻資料中查證。根據專家推測,此處大約是紅樹林面貌,大概在四百年到一千五百年左右有人在此居住。  

    楊娉育總幹事又問:「這裡有小溪貝塚,表示柴山有人居住,那麼人們飲用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女子拿著陶甕、背著待洗的衣物、從紅樹林中撿拾貝類攜回,又要用什麼東西來裝?」一連串的問題拋出來,讓我們思考前人的生活模式,從而建構出柴山的前世今身。 
 

    飲用水從哪裡來呢?有人說山中有瀑布、有溪流、有湧泉可取水,有人說是接自鐘乳石滴下來的水,有人說山上有池塘……  。根據文獻資料得知,柴山涵養的水經由珊瑚礁岩的裂隙宣洩而下,湧泉而出,就是現在的龍目井。在文人墨客的歌頌下,龍目井曾是鳳山八景之一,「龍巖冽泉」就是形容龍目井之美,在《鳳山縣采訪冊》 中寫道:「山麓有一巖,泉水出自石罅,夏秋之間雨量豐沛,泉湧如噴霧翻花,潺潺之聲,數里之外仍可遠聞。」而卓肇昌曾寫的「鼓山八詠」,其中的「龍井甘泉」,就是指此,詩中寫著:「水井甘於醴,涓涓萬斛泉,玉磯噴雪碎,石乳撒花濺……」哇!泉水比酒還甘甜,水量充沛,噴起來的水花像白雪般,想像這般的美景是前人的福氣,只是,現在的龍目井已經面目全非,卓肇昌如果地下有知,大概會痛罵設計者的無知吧! 
 

棧道上的發現  

    離開四角亭,我們往柴山出發。假日的柴山人潮眾多,要在熱門的柴山上戶外課,要練就不被往來的登山者干擾。在上坡的棧道上,看到有人辛苦的背著四十五公斤的水上山,有媽媽帶著孩子一起來,一邊走一邊聽著響徹雲霄、來自收音機的流行音樂聲。「哎!該怎麼說呢!來大自然就該聆聽大自然的聲音──鳥叫聲、蟲鳴聲、風吹樹葉聲……大人放收錄音機,還有人唱卡拉OK,隔離了小孩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楊總幹事語重心長的說。  

    來到平坦的棧道上,總幹事指著一棵樹說:「這是山柚,雖然有一個『柚』字,卻和柚子長得一點也不像。它是強勢的樹種,瞧它頂端的樹幹向下低頭彎腰的模樣,就是因為它能適應新環境,所以能生存下去。」 
 

    總幹事又說:「附近有許多龍眼樹,想一想,龍眼樹是怎麼來的?」有人猜是土生土長的,有人猜是人們吃龍眼後丟下的種子成長的,答案究竟是什麼?還有待研究。當大家在討論時,我還東張西望,猜想到底哪一棵才是龍眼樹呢?  

    往下一站移動時,有人發現樹梢上有一隻五色鳥,哇!以往只聞其名,今天終於能見到廬山真面目,運氣實在不錯,雖然五色鳥有紅、黃、綠、藍、黑五種顏色,我只遠遠的看到一身翠綠色的身影,不過,我已心滿意足。  



TAKAO
的涵義  

    接著我們來到國泰休息區,在人來人往中要靜下心來聆聽講課,的確需要心的寧靜。楊總幹事提及,TAKAO的意思是指什麼?有人說從平埔族語是指刺竹,後文獻會有資料指TAKAO是「雞」的意思,有專家研究語音學,認為此音是沼澤之意。「TAKAO」一詞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就像一個人具有各種不同的稱謂和身份,分別代表不同的涵義。
 

    楊總幹事要我們觀察看看附近有哪些植物?聽聽看有幾種鳥叫聲?聞到什麼植物的香味?只見國泰休息區有一棵大大的榕樹,榕樹上攀附著許多藤蔓植物;兩、三種鳥叫聲此起彼落的鳴叫著,聲聲婉轉,十分動聽;而微風吹來,果真送來陣陣清新的花香味。還記得有一次聽蔣勳的課,他要我們打開眼、耳、鼻、舌、身五官,仔細體會、觀察環境四周,事後我常常用嗅覺品味我家社區的「味道」,結果,真糟糕!我聞到了汽車排出的廢氣味、臭水溝味、餐廳廚房殘餘的餿水味……簡直得天天過著「掩鼻的日子」、「戴口罩的日子」,幸好還有柴山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不過得避開猴子的排遺味道。  


藤蔓與菊花木
  

    楊娉育說,藤蔓在柴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柴山是一座獨特的珊瑚礁岩構成的山,植物不易向下紮根,有了藤蔓的攀附和依靠,當強風、大雨來時,可以彼此相扶持;而土層有了植物的保護和鞏固,當雨水降落時,雨滴經過樹葉層層的減緩下降的力量,可以降低土層被沖刷。生態奇妙的地方就在這裡,老天自有最好的安排,只是,有人擔心藤蔓會纏勒死別的植物,所以會攜帶利器上山砍藤蔓。就在大榕樹的後方,有一棵長得像手腕粗的菊花木,被砍了一截,造成藤蔓的末端死亡的情形。  

    「哎!菊花木生長的位置很偏遠,又礙不到別人,為什麼會被砍呢?」  

    「大概覺得它很礙眼吧!」  

     看到菊花木露出兩截被橫切的剖面,覺得像是一個被砍掉雙手臂的人,傷口正在淌血,並向大地控訴人類的無知和無情。希望往後再也不要對植物做出這麼殘忍的事!  


小構樹的故事
  

     來到一處極平凡的地方,這裡有一段關於楊總幹事觀察小構樹的故事。原來,此處是次生林,在2002年乾旱的那一年,外來種小花蔓澤蘭覆蓋了一片植物,在小花蔓澤蘭的覆蓋下,植物大都難逃死亡的命運。娉育在2000年發現在小花蔓澤蘭覆蓋之下有一棵小構樹;隔年再觀察,小構樹仍在,不過沒有長高;隔年再看,小構樹仍然沒死,只是沒有成長。2002年是乾旱年,春雨晚到,小構樹突破小花蔓澤蘭的重圍,向旁尋求生機,當小花蔓澤蘭枯萎後,小構樹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拼命往上生長、茁壯。  

    「真的像是一暝大一寸,現在小構樹已經長這麼大了。」娉育仰頭看著高大的構樹說。  

    「當生命遇到困境時,是需要潛沉的,耐得住性子,尋找生命的出口,總有一天能有所突破。」當時身體不適的娉育從小構樹的成長歷程中體悟甚深,「當天晚上,我回到家還大哭了一場!」陽光樹種強韌的生命力給予人們的啟發,就是老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小溪貝塚和土地公廟
  

    在龍泉亭裡,大家自我介紹,彼此認識,參加志工的成員有教官、老師、貿易公司職員、證卷公司職員、大學生、公務人員、老板等共十八位,大家都是因為想認識柴山而加入志工培訓課程。接下來我們要去尋找小溪貝塚的寶貝。「大家看到貝殼、獸骨、陶片,都要留在原地,不要帶回家,保留原有的樣子,讓以後的人也能看到。」總幹事提醒著大家。這也是無痕山林活動倡導的注意事項之一,讓山林保有原貌,不要從山林或大自然中任意帶東西回家。  

    在柴山看到的小溪貝塚,不是貝殼被集體丟棄的地方,而是經由溪流匯聚而成的。沿著藤蔓交織成隧道般的羊腸山徑走,只見軟軟的土中這裡一塊、那裡一個的密布著許多貝殼碎片。老師撿拾了一些碎陶片、獸骨、蛤殼、牡蠣殼供大家拍照後,便放回原處。  

    終點看到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只見廟旁掛著一枝塑膠掃把,廟前的地上鋪了好幾張花花綠綠的地毯,地毯陳舊髒污,落滿了枯葉,還有兩個不鏽鋼金爐。  

「地毯覆蓋的地方,將會寸草不生。落葉原本就是大自然最好的肥料,在柴山把地整理得乾乾淨淨,有必要嗎?」  

「在陽明山公園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只要有人做出違法的事,公園警察馬上出來取締。」有學員這麼說。看來高雄市相關的單位必須加以插手,取締非法建築和私設休息區,還給柴山自然的面貌。  

   離開土地公廟,我們繼續往前走,娉育指著一處看起來有許多樹長在一起的怪樹問大家:「這是一棵樹還是很多棵樹長在一起?」看了看,感覺很像好多棵樹聚集長在一塊,只是有的樹幹比較粗,有的樹幹比較細。 
 

  「這是恆春厚殼樹,只有一棵,因為它的根無法深入土中紮根,藉著『駢幹生長』的方式,才能在珊瑚礁岩惡劣的環境中生存。」
  

    植物為了適應生存的環境,發展了特殊的生長方式,我想,人類面臨生存危機時,也會發揮潛能,展現頑強的生命力,力抵狂潮,尋求生命的第二春。 
 

     小徑上,掉落著許多腺果藤花朵,王侃說,腺果藤的特徵是藤蔓上有十字對生的倒鉤刺。看著長長的藤蔓上橫生著這些尖尖的利刺,活像是狼牙棒,也像鐵絲網,看了令人生畏。沿途上,出現大量的山棕,像特大號羽狀般的山棕葉,用途非常廣泛,可以拿來鋪屋頂、製成繩索、編成籃子,粗粗黑黑像硬毛線的葉鞘,可以做成簑衣。如果再發揮創意,山棕一定可以做成更多日常用品。  

     由於時間已接近中午,該是結束課程的時候,一路往下坡走,一個轉角,一隻台灣騷斯靜靜停在石頭落葉間,乖乖的成為我們的攝影「麻豆」。第一次看到體型如此碩大的昆蟲,牠的棕色身體形成最佳的保護。我想,在大自然中穿著和四周環境相近的色彩,最易融入自然中,而昆蟲比人類還聰明,懂得保護自己,所以,我們向大自然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市柴山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