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保樂生遊行之後  楊娉育

能量釋放之後 

      415保樂生遊行之後,整個局勢陷入最初預測的泥沼:民間團體萎靡、政府官員擺爛!民間在一次能量的釋放後,隨即進入休眠。同樣的,政客也如斯猜測,學生不可能再有一次415!能量、熱情,就是那麼一次!接下來的所謂談判,如同之前所預料,淪為一場數字喊價的濫戲碼。當官方喊出保留七成,王字型主結構建築不留的條件後,樂生青年情緒跌到谷底。政治人物善於玩折衷數字的遊戲,對誰都有交代。然而,當最具代表的王字型主架構建築不在了,留下現有的七成,有意義嗎?

整個樂生院面對週遭強大的工程壓力、加上不穩定的地質,也開始出現滑動、土石流失現象,嚴重影響結構安全。極可能的,這七成保留模式是公部門「慢性全拆」的狡猾技倆!只消等著結構逐漸解體,最後冠上一個理由:因有「結構性安全」疑慮,一步、一步走向全部拆除的結局!

接下來呢?怎麼辦?民間一次能量的釋放之後,休息停擺之後如何再次提振?部落格除了消息散發,大家上去對話的內容似乎又回到「該不該拆」的論戰!已經奮鬥近三年的樂生青年與樂生阿公阿嬤,陷入前所未有的沮喪!

再分析樂生 

       保樂生是一場社會運動,也是學生運動。參與的過程中,總有一種疼惜、生疏夾雜的感覺。當樂生運動被界定為學生運動後,代表著一種理想性的展現;但同時存在獨立於學生世界的圈制!讓社會力很容易抽身,所謂生疏感就是來自兩者語言與思維的差異。

要再找出提振人心的動力,得再次面對樂生,細細思考,坦承面對。然而,要思考的介面有多廣?說實在的,連我自己也很迷惘!迷惘的是如何在如此龐大的內涵中,選擇性地挑出可形成有效具體行動與解決策略。一個事件演變至此,豈止是一個文化保存、人權問題、政治拉扯就能簡單化約及單獨解釋的!但又怕當成學術性廣泛討論後,會在龐雜的內涵中無法自拔!然後如同一般學者研究案例一樣,只有學術探究,就是沒有具體對策。

樂生牽涉的面向:有政策的公共利益評估考量、有文史保留的問題、有政治糾葛牽扯其中、有對人權詮釋的論戰、有年輕族群對普世價值的挑戰!網路上,每一個人所寫的,經常與當下所見有關,情緒就糾結在裡頭。當中活動與討論的資訊相當多,真的很難理出頭緒來。而就我的觀察,似乎每一項論戰都對樂生不利!

一、簡單量化的公共利益迷思!你怎麼能解釋50個人可比上百萬人的利益?這是公部門慣用的手法,也經常有用。而真相是:這個機廠用地原本不在這裡,而是輔大旁的充斥非法工廠的公有地,卻為何轉向到此〜要挖掉半個山頭、毀掉森林、拆除歷史建築、還讓老人失依的一個地方?捷運是公共政策,一個不公不義的政策,有何公共利益可言?但這個真相能說服一般民眾嗎?台灣民眾對環境與人文的認知程度有多深? 
       
二、文史保存。有啊!不是也留住70%嗎?好,你把總統府中間主體拆掉,只留兩邊尾端,這樣好不好?也是有保留啊?這裡是一個還活著的歷史聚落,有美麗的歷史建物、有醫療史跡、還有包圍其中翠色逼人的自然景觀。從國際文化遺址保留趨勢,這整個山頭都動不得!然而,到現在都還搞不清楚何謂本土文化的台灣如何清楚連結樂生與台灣的關係?

三、人權問題。這裡被討論的是移地安養的問題。你把一個人年輕時拔根硬塞到此地,幾十年後在這裡定根安養,你還要再拔一次根!老樹斷根移植的死亡率是九成!人也一樣。目前老人安養問題在傳統社福觀點裏,恰好與上述說法相反;他們認為新的環境比原來的環境好,採光、乾淨程度都好很多。但另有社福團體提出批判,他們質疑現現社福的安養定義,到底是為了讓社工方便照護老人、還是讓老人有權選擇終養處所?

四、不單純的政治利益糾葛。樂生牽扯的除了數十億的砂石利益外,還有政治操作。無論如何,保樂生要運用政治時事,在爭取媒體觀照的考量下是無法避免的。但是相對的,「利用」了也就會「被利用」,這是雙面刃。當時媒體跟著總統大選跑,樂生也利用了這個趨勢,也因此引來被政治利用之譏。儘管運用的程度都還好,不過,卻也難以避免地成為總統大選的媒體附屬物,隨著民進黨黨內初選結束,熱度也跟著消退。特別在蘇貞昌敗選後,那主要的敵人似乎就消失了!

        五、挑戰台灣既有認定的價值。理想性、挑戰普世價值向來就被認定是年輕學子的標誌,一個人一但進入社會,現實所逼,理想性逐漸黯淡;但是內心深處,卻仍有著它的身影。特別在物化極深的台灣社會,這樣的身影越來越少;今天出現這批「以運動」為手段、「以理想公義對抗不公不義」為題的年輕人,強度與爭議是相當足夠的!

415之前,在媒體戰樂生青年另闢戰場,從網路訊息傳遞、活動串燒的模式,去引燃一場非關媒體的全民運動!而能量從何而來?衝突、犧牲,衝出媒體能見度、利用政治來持續能見度,之後讓人會「想知道怎麼回事」的力量是〜理想性、年輕族群挑戰普世價值的吸引力!

面對、重整、再出發 

        一個結束、象徵另一種開始!與公部門談判的籌碼在於另一場足以讓人感受的、且蠢蠢欲動的抗爭能量。然而,這股蠢蠢欲動的能量從何而來?保樂生的動力不是「革命」的力道,而是「反對」的聲浪展現,那力道無法像革命一般!更困難的情況是,保樂生是一場人心運動〞,撼動的是大家既已成形的價值觀〜物化社會、數字包裝虛偽公益的迷思!

每一場運動如同文章句逗,都會有畫上句點的時候;然而,這也象徵另一承接上段的新句子應該開始了!保樂生運動得從頭開始,但是並非從無開始!承接上文的新段落應再運筆!只是,那承接的環扣是什麼?每當細細回想,總禁不住地自問:「樂生,到底改變了什麼?」什麼樣的價值是在這場戰役中得到應證?樂生青年到底證明了什麼?樂生,只是一個彈丸之地;還是一種台灣失去的精神?

我無法直言論斷什麼!距離遙遠、共事機會太少;不同世代的思維、運用語句都不會相同;一切都需要時間去拉近差異、學習欣賞不同。純粹感動、義氣相挺總無法長久;學運與社運兩者得共同找出一種不會被侷限的價值認同;甚至是台灣價值。是該對話了!沉澱思考、彙整分析。而我隱約覺得,那提振的因子就在裡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市柴山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